造纸和纸制品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显示:今年纸价连续八个月低于去年同期
2025年1-8月中国造纸和纸制品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具体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以及中国报告大厅数据中心的监测统计)
2025年8月:97.9 ,同比增长(%)-2.1
2025年7月:98.2,同比增长(%)-1.8
2025年6月:98.1,同比增长(%)-1.9
2025年5月:97.8,同比增长(%)-2.2
2025年4月:97.5,同比增长(%)-2.5
2025年3月:97.4,同比增长(%)-2.6
2025年2月:97.6,同比增长(%)-2.4
2025年1月:97.5,同比增长(%)-2.5
从表格可以看出,2025年前8个月,造纸和纸制品业的PPI持续低于100,意味着出厂价格同比普遍下降,行业可能面临一定的价格下行压力。
近期波动:指数从3月的低点(97.4)略有回升至8月的97.9,同比降幅也从2.6%收窄至2.1%。这表明虽然价格仍低于上年同期,但下降的幅度在近期有所缓和。
影响因素
造纸和纸制品业的出厂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原材料成本:包括纸浆、废纸、能源等在内的原材料价格波动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运输成本等都会传导至生产端。
市场需求:下游行业如包装、印刷、出版等的需求变化会影响纸制品的价格。经济活跃度、消费趋势(如环保包装需求增加)、甚至节假日(如春节前的备货需求)都会产生影响。
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碳排放要求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
国际市场:国际纸浆供求关系、汇率变动以及进出口贸易政策也会对国内纸制品价格产生影响。
季节性因素:例如春节假期等季节性因素会影响工业生产节奏,从而对价格指数造成短期扰动。
纸价却在不断上涨
尽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数据显示造纸和纸制品业出厂价格总体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例如2025年8月PPI为97.9,同比下降2.1%),但近期许多纸企却发布了涨价函。这主要是成本推动、行业供需格局微调以及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期纸价上涨,尤其是包装纸类的价格上涨,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成本压力持续传导:原材料废纸价格上涨是直接推手。由于国内多地阴雨天气影响回收量,废纸供应偏紧,8月份中国废旧黄板纸月度市场价环比涨幅达5.26%。同时,进口废纸供应受限(2017年“禁废令”后进口量锐减)以及木浆价格外盘报价持续走高(如Suzano公司宣布9月阔叶浆亚洲市场报价上调20美元/吨),都持续推高了生产成本。
行业“反内卷”与供应调控:面对产能过剩压力和低迷的市场行情,行业内部出现了“反内卷”呼声。例如,广东造纸协会在7月底发布了行业首个“反内卷”倡议,呼吁抵制低价竞争、优化产能结构。此外,多家纸企在9月份公布了停机检修计划(如山鹰纸业多个基地计划自9月底起分批停机4-8天),通过主动限产来调节市场供应,缓和供需矛盾,支撑纸价。
季节性需求预期: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以及年末电商旺季的临近,通常会对包装纸需求形成一定支撑。下游包装厂可能会为应对节日需求而适量备货,这为纸企提价提供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当前上涨的可持续性如何
目前来看,此轮纸价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和行业主动调控的结果,而非需求端的强劲复苏带动。
终端需求:整体而言,终端消费(如食品、饮料、电商)的需求复苏力度仍有待观察。若旺季订单释放不及预期,下游包装厂对原纸涨价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比较有限,甚至可能出现“纸厂喊涨,纸板厂观望”的僵持状况。
成本走势:废纸等原材料价格的稳定性将是关键。若成本持续高位,纸价可能得到支撑;但如果成本端出现松动,纸价的上行动力也会减弱。
行业自律:各大纸企能否持续有效地控制产能投放、维持停机保价策略,也会影响后续价格的稳定性。
因此,短期内纸价可能维持震荡偏强的走势,但中长期能否持续上涨,还需观察“金九银十”实际需求兑现的情况以及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走势。
安青袖八卦:纸价上涨(尤其是包装纸)主要源于成本推动和行业主动调控供应,但终端需求并未全面回暖。PPI的同比负增长说明行业整体的价格水平相较去年同期仍是偏弱的,当前的涨价更像是阶段性、结构性的调整。对于纸企而言,头部企业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如玖龙纸业布局海外浆产能)和规模效应,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上更具韧性,更能应对市场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