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是法律资产,品牌是心理资产。
注册 vs. 认知
商标:去国家知识产权局交表、审查、公告、发证,拿到《商标注册证》才受《商标法》保护。
品牌:不用谁批,只要消费者脑子里“一看到你就能想起特定价值”,它就存在了。
成本 vs. 信任
商标:花 300 元官费就能拿一个 10 年专用权,可续展,是“成本”问题。
品牌:得持续投入产品、服务、内容、体验,让消费者愿意溢价、复购、安利,是“信任”问题。
独占 vs. 共享
商标:同一个名字,谁先注册谁独占,别人再用可起诉、索赔、禁售。
品牌:最终解释权在消费者手里——他们可以随时“拉黑”你,把品牌意义改写,甚至把你注册的文字当成品类通用词(比如“谷歌一下”)。
有界 vs. 无界
商标:严格按 45 个类目拆分保护,跨类不自动生效。
品牌:没有边界,可以跨品类、跨文化、跨语言,只要消费者认,你就能卖口红也能卖机票。
静态 vs. 动态
商标:证书下来后,图案、字体、颜色组合不能乱改,变体需重新申请。
品牌:必须随时代、场景、用户情绪不断进化,否则就会被遗忘。
把两者想成“身份证”和“人格”:
身份证(商标)证明你是你,且全国唯一;人格(品牌)决定别人是否喜欢你、信你、愿意跟你混。
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没有人格,再漂亮的身份证也只是一张硬纸片。
安青袖八卦:我们不经营商标,我们只经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