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7月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
一、综合PMI产出指数的构成与表现
指数定义
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权重根据制造业GDP占比)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权重根据非制造业GDP占比)加权计算而成,反映全行业产出变化。
7月具体数据
制造业生产指数:50.5%(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二、制造业PMI:收缩加剧,结构分化明显
7月制造业PMI为49.3%(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主要受需求疲软和极端天气扰动影响。
关键分项指数
需求端:新订单指数降至49.4%(内需收缩),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47.1%(外需加速下滑)。
生产端:生产指数为50.5%,扩张速度放缓(环比降0.5个百分点)。
价格端: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升至51.5%(原材料成本上升),但出厂价格指数仅48.3%,显示下游企业利润承压。
行业与企业分化
高技术制造业(50.6%)和装备制造业(50.3%)保持扩张,消费品制造业(49.5%)跌入收缩区间。
企业规模:大型企业PMI为50.3%(扩张放缓),小型企业PMI仅46.4%(收缩加剧),反映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非制造业PMI:扩张动能减弱
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服务业与建筑业景气同步放缓。
服务业:指数为50.0%,略高于临界点。
支撑行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位于60%以上高景气区间(暑期消费拉动)。
拖累行业:房地产、居民服务等行业持续低于荣枯线。
建筑业:指数为50.6%(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受高温暴雨天气影响施工进度,且新订单指数骤降至42.7%,显示项目储备不足。
四、综合解读与未来展望
经济压力来源
外需疲软:中美关税提高至30%导致出口订单萎缩,叠加前期“抢出口”透支效应。
内需不足:房地产低迷、居民收入恢复缓慢制约消费与投资。
天气扰动:极端高温暴雨影响建筑业和部分制造业生产。
积极信号
价格企稳:反内卷政策推动原材料价格回升,PPI同比降幅或收窄至-3.5%。
企业预期改善: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2.6%,非制造业业务预期指数达55.8%。
下半年风险与预测
挑战:中美关税谈判不确定性、房地产拖累持续、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展望:8月制造业PMI预计在49.2%-49.6%区间波动,全年经济或呈“前稳后缓”态势,政策需聚焦扩大有效需求。
安青袖八卦:7月综合PMI产出指数虽保持扩张,但制造业收缩加剧与非制造业动能减弱,反映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未来需关注内需政策(如基建投资提速)与外部风险(关税谈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