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恰好落在临界点,表明全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环比“零增长”,经济整体呈现“平台式企稳、动能趋弱”的特征。
数值与构成
综合PMI产出指数:50.0%(环比-0.6pct)
由制造业生产指数(49.7%)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1%)加权合成,两者一降一升,相互对冲后使综合指数停在荣枯线。
宏观解读
供给端
制造业生产指数 49.7%,环比降2.2pct,时隔三个月再次跌破50%,主因“十一”假期提前排产、外需放缓及库存去化。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50.1%,环比微升0.1pct,连续两个月守在扩张区,铁路航空运输、电信软件、金融服务等行业活跃度提升,对冲了土建、地产板块的降温。
需求端
制造业新订单 48.8%,环比降0.9pct,新出口订单更降至46.2%(-3.6pct),外需拖累明显。
非制造业新订单 46.2%,亦低于临界值,显示内需修复力度有限。
就业与库存
制造业从业人员 48.3%,连续七个月处于收缩;原材料库存 47.3%,企业仍维持“低库存、快周转”策略。
非制造业从业人员 46.8%,服务业用工意愿依旧谨慎。
政策含义
综合PMI连续三个月回落并跌至临界点,确认经济回升动能阶段性减弱,需求不足与外部不确定性(欧美圣诞订单提前结束、地缘摩擦升温)是主要拖累。
前瞻11月,若无增量政策(财政提前下达、降准或结构性降息),综合PMI存在跌破50%的风险;若逆周期调节加码,则有望重回50–51区间弱扩张。
安青袖八卦: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传递出经济环比停滞的信号,制造业再度收缩、非制造业勉强托底,宏观政策边际宽松的概率正在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