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归类与简化。人类大脑天生就会通过贴标签的方式来降低认知负荷。品牌的作用,正是帮助受众完成这个归类动作。
举个例子:提到上品,大多数人会自动联想到大箱行家、金刚翼、折叠精准、做超大幅面纸箱的机器。
这些联想不是偶然的,而是品牌长期通过产品、设计、传播、用户社群等手段,主动把自己归类进某个认知抽屉的结果。
所以,品牌不单是你是谁,还是你被归到了哪一类。谁能更清晰地定义“我属于哪个类别”,谁就能更快被识别、被信任、被选择。
一个品牌无法满足所有人。因此,通过定位来筛选和吸引用户
我为谁存在?(有大幅面纸箱成型的需求)
我们共同相信什么?(折叠精准)
从这个角度看,品牌策略的核心任务,就是成为某一类价值观或生产方式的代表,让客户在茫茫选择中一眼认出:“这就是我需要的那一类。”
这种归类认同,形成了极强的品牌忠诚度和口碑传播效应
对品牌和用户的启示:
对品牌而言:不能再只关注产品的物理属性(功能、质量),必须思考如何构建清晰的品牌身份和价值主张,从而吸引和凝聚正确的用户群体。营销就是为你的“同类”发出清晰的集结信号。
对用户而言:我们的决策变得更加理性。在选择一个品牌时,可以问自己:这个品牌所代表的价值与我们相符吗?它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
安青袖八卦:品牌就是一个标签,用户通过它提高了认知效率,找到自己的所需,这就是品牌建设的终极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