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关总署及专业机构数据整理的2025年7月中国进出口核心分析
整体进出口增速超预期回升
进出口总额:5453.2亿美元,同比增长5.9%(前值3.9%),环比显著改善。
出口:3217.8亿美元,同比+7.2%(预期5.4%),增速较6月提升1.3个百分点。
进口:2235.4亿美元,同比+4.1%(预期-1%),结束此前疲软态势,环比加速3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982.4亿美元,同比+14.9%,但环比下降14.4%(前值1147.7亿美元),主因进口反弹超预期。
区域结构分析
出口市场分化显著
东盟(第一大市场):出口额546亿美元(占比17.0%),同比+16.6%,增速略有放缓但仍强劲。
欧盟(第二大市场):出口额500亿美元(占比15.5%),同比+9.2%,受益于制造业景气回升。
美国(第三大市场):出口额358亿美元(占比11.1%),同比-21.7%,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反映高关税持续抑制
进口来源地波动
自日本进口同比+17.1%(集成电路需求拉动),自东盟进口同比-5.8%(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7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表现
东盟:出口同比+16.6% 进口同比-5.8% 贸易占比15.8%
欧盟:出口同比+9.2% 进口同比-1.6% 贸易占比13.7%
美国 :出口同比21.7% 进口同比 贸易占比-8.8%
日本 :出口同比2.5% 进口同比+17.1% 贸易占比5.0%
重点商品贸易动态
出口商品亮点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60.2%,同比+8.0%7。
集成电路:出口额同比+21.8%(前7月累计);
汽车及零配件:顺差83亿美元,贡献显著。
钢材:出口983.6万吨,同比+25.6%,环比+1.6%,“抢出口”效应明显(美国新关税8月生效前提前出货)。
铝材: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54.2万吨,环比+10.6%。
进口商品驱动因素
集成电路:进口额同比+13%,拉动机电产品进口增长(占比40.7%)。
大宗商品:原油、铁矿石进口量增价跌(原油量+2.8%,均价-12.7%)。
农产品:大豆进口量增价跌(量+4.6%,均价-12.5%)
重点商品进出口表现及影响因素
商品类别 出口表现 进口表现 核心驱动因素
机电产品:出口表现+8.0% 进口表现+5.8% 核心驱动因素:集成电路、汽车需求旺盛
钢材:出口表现 量+25.6% 进口表现 量-10.5% 核心驱动因素:关税窗口期“抢出口”
集成电路:出口表现 额+21.8%(1-7月) 进口表现 额+13% 核心驱动因素:全球电子产业链复苏
原油 :出口表现 量+2.8%,进口表现 价-12.7% 核心驱动因素:低价囤货需求
核心动因与未来风险
7月增长驱动因素
“抢出口”效应:美国对多国关税8月生效,企业提前出货(如钢材、铝材)。
外部需求短期改善:欧洲制造业景气回升,带动对欧盟出口。
低基数效应:2024年同期出口基数较低。
未来下行压力
外需疲软与贸易摩擦:全球制造业PMI回落至49.3%(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47.1%。美对欧盟等国加征关税,间接制约中国转口贸易。
“抢出口”退潮:钢材等商品8月出口或显著回落(2024年8月基数较高)。
国内需求仍弱:基建与地产投资疲软,进口反弹持续性存疑。
趋势展望
出口:8月增速或转负(关税生效+高基数),下半年承压。
进口:若内需刺激政策(如基建投资)落地,可能延续温和复苏。
结构转型:对东盟 / 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及高技术产品(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成为新支撑。
安青袖八卦:7月数据虽超预期,但“抢出口”不可持续,叠加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下半年外贸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