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包装行业是内卷第一名”这一说法并非夸张,而是基于其结构性的困境与极端竞争态势得出的行业共识。以下从五个维度拆解其“卷王”本质:
1. 产能过剩:机器不停转,利润转没了
产能利用率低至60%:2023年中国生活用纸产能利用率已跌破60%,而瓦楞纸箱行业更严重,前期投资热潮导致产能远超实际需求,企业为让机器不停转,亏本订单也接。
价格战无底线:河北某纸箱厂为保开工,“每天降价5毛”,一年亏掉三年利润,最终关停。
2. 集中度极低:蚂蚁打架,大象看戏
中国纸包装行业前十的市占率不到5%,对比美国达70%、澳大利亚达90%,市场被数万家中小厂割据,同质化竞争下只能拼低价。
龙头企业无力破局:如裕同、合兴等头部企业市占率合计仅14%,无法通过规模效应压制价格战。
3. 下游压榨:客户一句话,行业抖三抖
电商与品牌方压价:下游客户(如低价电商平台)以“最低价”为流量分配标准,倒逼包装厂持续降价。某电商要求20包纸巾卖8元,成本倒挂之下,厂家用回收浆偷工减料。
账期压榨:下游客户拖延账期,中小企业被迫垫资生产,现金流断裂加速出局。
4. 技术门槛低:创新即死亡,模仿即胜利
产品高度标准化:瓦楞纸箱技术门槛极低,投入千万研发的环保竹浆纸,被30%芦苇浆仿品以半价击溃,劣币驱逐良币。
设备迭代反噬:近年新增的高速生产线(幅面已大至3.3米宽幅线),反而加剧产能过剩,固定成本飙升后降价求生。
5. 生态恶化:卷到合规都成奢侈品
环保与质量底线失守:为降本,中间层用工业废纸、菌落超标20倍,消费者投诉量年增67%。
产业链共输:上游造纸厂(如山鹰、玖龙)单吨利润仅50元,下游包装厂亏损接单,终端品牌因包装质量问题反噬口碑。
安青袖八卦:纸包装行业的“内卷之王”地位,本质是低集中度+产能过剩+下游霸权+技术停滞四重绞杀。更残酷的是,这场内卷没有技术突破或政策干预下的洗牌,正在演变为全行业自杀式降价的终局。但纸包装行业是刚需行业,卷,会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