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证明行业有巨大价值/需求:
一个行业之所以会“内卷”,根本原因在于它被广泛认为有利可图、有发展前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或者社会价值。大量的人才、资本、企业涌入,正是因为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吸引力: 机会多,才会吸引竞争者涌入。内卷是激烈竞争的体现,而激烈竞争的前提是这个“池子”里有足够多的“鱼”(机会)值得大家去争抢。没人会去“卷”一个没有前景、没有需求的夕阳行业。
内卷是筛选和进化的熔炉:
优胜劣汰: 残酷的竞争迫使参与者(个人和企业)必须不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创新产品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建立品牌壁垒。这加速了行业的进化。
暴露痛点和需求: 激烈的竞争会让行业现有模式的弊端、用户的深层痛点、未被满足的需求暴露得更加明显。谁能率先解决这些问题,谁就抓住了巨大的机会。
催生差异化与创新: 在高度同质化的竞争中,简单的模仿和价格战难以为继。这迫使参与者必须进行真正的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或者寻找独特的细分市场(垂直领域、特定人群、特定场景),从而创造出新的蓝海机会
内卷带来结构性的机会:
服务“卷王”的机会: 当行业内的主要玩家都在拼命内卷时,它们自身会产生大量的外包需求或需要专业工具/服务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就为 To B (企业服务) 创造了巨大机会。
整合与并购的机会: 内卷导致一些实力较弱的玩家被淘汰或边缘化,这为头部企业或外部资本提供了整合市场、进行并购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规模效应。
人才流动带来的机会: 内卷行业往往汇聚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竞争失败的公司释放出的人才,会流向新兴企业、创业公司或相关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卷”出来的新赛道:
当主赛道过于拥挤时,参与者会被迫探索边缘地带或结合其他技术/模式,这常常能意外地开辟出全新的、增长迅速的赛道。
机会≠容易成功: 说“机会多”,是指潜在的、有价值的市场空间或需求点很多。但在内卷行业抓住这些机会的门槛极高,竞争异常残酷,失败率也非常高。成功需要非凡的能力、独特的洞察、强大的执行力和一定的运气。
红利期与内卷期: 行业早期往往充满“蓝海红利”,机会多且竞争相对宽松。随着时间推移,参与者增多,逐渐进入“红海内卷”阶段。在内卷阶段,机会更多地存在于创新、差异化、效率提升、服务生态以及解决深层次痛点之中,而非简单的复制和跟随。
并非所有内卷行业都有同等机会: 有些行业可能因为政策变化、技术颠覆或需求萎缩而陷入“无效内卷”,这种内卷可能是行业衰落的信号,其中的机会(如转型或退出)可能远少于风险。
安青袖八卦:“最内卷的行业也是机会最多的行业”这句话的核心逻辑在于:内卷是巨大价值吸引力的外在表现,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阶段。这种竞争虽然残酷,但它像一个大熔炉,加速了行业的进化,暴露了深层次的需求和痛点,迫使参与者创新和差异化,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新的、更高级别的机会。因此,对于有实力、有洞察力、敢于创新的参与者来说,内卷的“红海”深处,往往隐藏着通往下一片“蓝海”的航道。但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价值的普通参与者而言,内卷则意味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淘汰风险。机会永远存在,但只属于那些能穿越内卷风暴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