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魔术不是增加奇迹
而是让存在主动退场
从古至今,同质化低价竞争一直是存在的
它常被斥为内卷
是毒药,伤己害人,似已不值一提
然而,拂去表面的喧嚣与鄙薄
这看似粗砺的竞争策略
实则如幽深峡谷般蕴藏着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它非但不是应被弃绝的末路
反是残酷角逐中赖以存活的基本盘
当所有的人都在反对同质化
我却在想一个问题
若是都如愿避开了同质化
岂不是又进入了另一种同质化
大家虽然都差异化了
但各有千秋,也就是说差不多
比的又是价格
新的一轮低价竞争这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商业悖论——当所有企业都试图通过差异化逃离同质化陷阱时,反而可能催生新的同质化格局,最终又将战场拉回价格维度。
这揭示了竞争本质中循环往复的辩证法,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解构这一现象:
“差异化--同质化”的必然性:战略趋同的隐形牢笼
赛道选择的集体无意识
当“差异化”成为商业圣经,所有企业涌向细分赛道:奶茶店争相推出“小众水果茶”,新能源车扎堆“激光雷达+800V平台”,护肤品言必称“成分配方故事”。最终每个差异化领域都挤满模仿者,所谓的“蓝海”在资本涌入后迅速泛红,形成碎片化的同质竞争——看似百花齐放,实则每个细分领域都陷入价格战。
创新表面的虚假繁荣
许多“差异化”仅停留在产品功能叠加(如手机摄像头数量竞赛)、包装设计迭代等浅层维度。当技术壁垒不足时,模仿成本极低。如新茶饮品牌推出“油柑茶”爆款后,一周内所有竞品菜单均出现同类产品,价格随即下探——差异化的护城河还未挖深,已被价格战的洪水冲垮。
价格战回归的底层逻辑:消费者决策的终极标尺
心智带宽的稀缺性
当消费者面对过度细分的市场,反而产生认知疲劳。若差异化未能触及本质性痛点,消费者会启动“简化决策”模式:在“差不多”的产品中,价格成为最直观的筛选器。正如电商平台“猜你喜欢”推送的十款蓝牙耳机,参数差异微乎其微时,销量冠军永远是价格最低者。
价值感知的模糊地带
真正具有壁垒的差异化才能支撑高溢价。但当企业陷入“为差异而差异”(如手机壳材质从硅胶升级为“生物基环保材料”),消费者无法感知实质价值提升。此时伪差异化反而强化价格敏感度——既然都是“差不多的好”,为何不选便宜的?
终极启示:竞争的本质是“价值定义权”的争夺
当所有玩家都在差异化道路上狂奔时,真正的赢家并非逃离同质化者,而是那些重新书写游戏规则的人。
安青袖八卦:商业竞争的本质是差异化与同质化相互转化的螺旋,而价格始终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真正的破局点不在于恐惧同质化或神化差异化,而在于持续构建难以被价格单一维度衡量的价值——或是成本结构的绝对优势,或是用户情感的深度绑定,或是生态系统的话语权掌控。唯有掌握“价值定义权”的企业,才能跳出这个永恒的循环,在竞合的河流中为自己开掘一条专属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