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代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是一套用于衡量组织在环境和社会影响方面的标准。它通常用于投资环境,但也适用于客户、供应商、员工和公众。ESG框架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如何管理与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ESG的三个维度
环境(Environmental)
涉及组织的环境影响和风险管理实践,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自然资源的管理以及对物理气候风险(如气候变化、洪水和火灾)的整体适应能力。
社会(Social)
涉及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括人力资本管理(如公平工资和员工参与度)以及组织对其运营社区的影响。ESG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影响期望已经扩展到公司外部,特别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环境和劳动标准可能较弱的发展经济体。
治理(Governance)
涉及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方式,ESG分析师会更好地了解领导层的激励措施如何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一致,股东权利如何被看待和尊重,以及存在哪些内部控制系统以促进领导层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ESG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ESG因素通常与企业的长期风险密切相关。通过ESG投资,投资者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这些风险,从而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水平。
长期回报:研究表明,ESG表现良好的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更低的融资成本以及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些优势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
社会责任:ESG投资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选择那些致力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良好治理的企业,投资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
ESG投资
ESG投资是指在投资研究实践中融入ESG理念,在基于传统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考察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潜力,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
ESG标准
ISO ESG IWA 48《实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框架》
2024年11月14日,ISO在COP29大会上发布了全球第一部ESG国际标准ISO ESG IWA 48。该标准提供了一个“One-ISO” ESG管理标准,包括管理框架、术语、原则、指标体系、报告要求、合格评定与合规管理,以及持续改进过程要求。标准通过定义通用和具体的ESG关键绩效指标(KPI),帮助组织跟踪进展、设定目标并透明地报告其成就,从而增强ESG报告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GRI系列标准
2021 GRI标准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板块:GRI通用标准、GRI行业标准和GRI议题标准。作为基本文件,“通用标准”(GRI100)包含了3个子文件,规定了所有组织在参照GRI标准编制报告时的使用要求与原则、披露项以及确定实质性议题的方法。
ESG政策
中国的ESG政策发展呈现出“自上而下”的特点,由监管部门等驱使企业进行ESG实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ESG政策: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1月):证监会在其中对上市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2024年2月8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为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提供体系化的强制性指引。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2022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系统全面地对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提出要求。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明确提出碳信息披露要求,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ESG行业报告
2024年11月22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行业报告(2024)》。报告聚焦于电力、医药生物、交通运输、电力设备、有色金属、银行、非银金融等七个在ESG信息披露和实践方面具有明显特征且差异化的行业上市公司,从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宏观政策的影响、产业链的市场影响、ESG信息披露现状、重点议题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全面呈现行业ESG披露要素和践行能力,以期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稳步提升ESG工作水平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