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为农林牧渔等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近日,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文化部、人民银行、林业局、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服务质量、优化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以来,全国休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目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需提档升级。
“《指导意见》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着力将休闲农业产业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重政策鼓励,休闲农业未来可期
休闲农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事实上,2015年6月,农业部就发布《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除了发布相关政策指导工作外,早在2015年年初,农业部就专门成立了由农业、经济、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27位院士、专家组成的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典型模式、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等研究,以充分借助外智,更好地履行休闲农业行业管理职能。
休闲农业需要政府加强扶持,充分体现在了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
目前,休闲农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基础设施滞后、产品类型不够丰富等问题,亟待国家出台明确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和政策措施的指导文件,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这既是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休闲农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为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明了方向。”
政策着力产业升级与产业脱贫
为确保休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包括强化政策落实创设、加大公共服务、加强规范管理和宣传推介等保障措施。同时,强调做好组织领导。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实施,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强调各方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落实。确定了以农为本、促进增收,多方融合、相互促进,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
据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指导意见》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产业脱贫为着力点,提出了七项任务。
一是要加强规划引导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编制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
二是丰富产品业态
鼓励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渔人码头等模式。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着力改善基础服务设施。
四是推动产业扶贫
支持贫困户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
五是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加强对已经认定的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监管,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六是保护传统村落
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和监督。
七是培育知名品牌
重点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品牌体系,鼓励各地培育地方品牌。
未来五年释放7000亿市场潜能
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休闲农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达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业农民收入、发展质量、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按照这一目标估计,未来三四年内,休闲农业的发展至少还能释放数千亿元的市场空间,这越发令人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休闲农业最大的经济效应就是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比如云南的哈尼梯田,将农业生产与自然风景旅游有效结合起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原来单纯的第一产业收入要高出很多,不仅为外来游客提供了娱乐休闲服务,还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郑风田告诉记者,中国的休闲农业尽管近几年蓬勃兴起,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低水平的重复模仿阶段。与之相比,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就很成熟,比如欧洲的小镇,独具特色,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不过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进,有的农村推出一些像“油菜花节”这样形式新颖的旅游项目,说明我国的休闲农业已经开始往特色鲜明的方向转型。
另外,分析人士表示,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流,守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却无发展的智慧和能力,这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广大城市市民有着广泛的户外休闲的渴望和需求。打造“休闲农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要针对当地实际,加快建设“休闲农村”的调研、分析、评估和设计,让休闲农业尽快繁荣起来,力争为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闯出一条新路。
来源:转载自神农岛,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