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联公告
  • 更多内容行业动态

  • 瓦楞纸箱行业瓦楞纸板名词解释之一
  • 洋产品真的比国内好吗
  • 高速自动包装膜专用树脂面世
  • 科技行业精英纷纷出手拯救传统媒体
  • 中国人民银行三年内实现钞票冠字号打印服务
  • 力嘉董事长马伟武获得印刷领域大奖
  • 山鹰纸业为吉安集团提供50亿元担保引质疑
  • 2013年上半年包装机械市场不断增长仍不...
  •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首印110万册
  • 陕西省《三秦都市报》云报纸正式上线
  • 印刷行业迎来第二春——电子印刷
  • 美国印刷业2013年市场报告
  • 2015全球印刷设备器材市场达212亿美元
  • 包装行业发展为包装机器人提供腾飞的机遇
  • 国家强制要求月饼包装成本不超过出厂价25%
  • 国内纸具印刷市场现状分析
  • 打造包装印刷业航母 2013中国国际彩盒展...
  • 大数据时代的资料容量到底有多大
  • 机器人未来能否抢走印刷产业工人的饭碗
  • 英国部分葡萄酒将用塑料包装
  • 中国首台生物3D打印机研制成功
  • 利乐率先在巴西全面采用生物质塑料生产包装
  • 食品转基因标识何时掀起“盖头”来
  • 落实完善人才政策 推动战略新兴产业
  • 印刷下游行业促进经济发展给力绿色印刷
  • 纸制品包装印刷行业盈利空间有限
  • 日本纸质包装受捧 或促日废供需升级
  • 可再生包装催生千亿元市场 外资企业争相...
  • 时政关注:“中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
  • 彩盒印刷质量的检测技术
  • 塑料瓶有望成为啤酒包装瓶
  • 塑料:比玻璃和金属包装更低碳
  • 国内一半以上的商品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
  • 多重利好 全球可持续包装业产值将达2440亿
  • 2012日本包装业上市额降至6万亿日元
  • 越南查扣入境中国地图印刷品称“歪曲”...
  • 全球包装工业持续增长
  •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首破6.12 造纸行业...
  • 纸盒成风味奶普遍包装形式
  • 海量数据可以帮忙卖书,也能帮忙印刷
  • 选购食品包装机几点注意事项
  • 食品包装机行业的多样化迅速发展
  • 融茗颂月的月饼茶包装
  • 3D打印热与忧
  • 当前全球印刷业面临多重挑战
  • 会变魔术的胶片书
  • 2015年孙耿镇包装印刷产值达5亿
  • 新纳米印刷工艺打造30微米世界最小“蒙...
  • 2013年瓦楞纸箱产品质量市监督抽查结果
  • 百强印企遭遇增长低谷
  • 快速发展下怪现象 国内印刷现状四大怪

    阅读量:138
    众所周知,市场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却并非代表着所有的企业都能够从强劲的市场需求中赚足利润。受国家经济强劲动力的带动,近年来我国印刷市场的需求逐年攀升,相应的印刷机械设备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2015年末我国印刷机械产值将超过400亿元。然而,当前大多数企业却并不能从这个宏伟愿景中获得实际的效益,究其根本,在于我国印刷有“四大怪”!
      
      一怪:“狗熊掰棒子”
      
      市场的缩水和利润的降低,使得印刷企业开始了盲目的转型,有的书刊印刷转型包装印刷,有的传统印刷转型数码快印,甚至有的印刷企业转型食品等等的,产业结构跨度极大。也造就了印刷市场越来越乱。
      
      反而,那些理性认识市场的印刷企业,在市场萎缩的趋势下,取得了逆势的增长。北京奇良海德就是这样一个公司。笔者了解到,奇良海德近期业务接单不断,工厂的机子都是24小时不停机的运作。且印刷单价没降反升,客户也是有升无降。有的单子更需要委托给其他印刷企业印制,才能保证单子的正常印刷。笔者做了一些了解,奇良海德之所以能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业务量猛增,除了自身结果的调整,更多的对自己品牌的塑造,不盲目的转型,就是植根在商业印刷,在GDB商业街享有良好的品牌及口碑。
      
      二怪:“舍近求远”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本土印刷制造企业的心态。德鲁巴展会已经结束,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印刷展会,可谓备受瞩目。这次展会有三大亮点,新技术、新机械以及中国参展商。300多家中国参展企业占据了整个展会参展企业的六分之一,创造了中国企业参加德鲁巴的一个记录。在表面看来,中国企业增多显示了我国印刷制造飞速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制造企业的实力,能在国际性大展抛头露面彰显了我国制造业与世界技术已经齐平。但实际上是这样么?
      
      很多企业把德鲁巴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跳板,想通过德鲁巴走向国际市场。但反观国际大企业都在拼命的往国内市场里挤,海德堡、高宝等众多大型企业都把中国作为未来的主要市场。既然那么多高端的企业都把中国当做最大的市场,那作为本土的企业为何还要打肿脸往外跑呢。难道国外的市场就是香饽饽么?还是本土企业已经认为自家的市场已经很好地控制,或者认为自己的机器已经媲美国外顶尖设备了?
      
      笔者认为本土的企业更多地应该深耕国内的市场。在未来亚洲印刷的比重将达到30%,超过了美洲成为全球印刷的印刷市场。
      
      而中国作为亚种印刷市场的主力,发展潜力不可谓不大,何况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从低端到高端,满足了各种企业的需求,在国内印刷企业仍有较大的发展。印刷企业走出国门并不是不对,只是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只有企业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被国外市场所认同。
      
      三怪:“本末倒置”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中国人注重技术,也喜欢拿技术说事,上海电气收购秋山,大族冠华收购筱原都是看中了对方的技术。诚然技术是一个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的核心技术。但即使国内企业收购了国外的企业,全面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但那也是达到了这家企业原来的技术水平,但与顶尖的海德堡、高宝仍存在差距。更何况,国外技术的收购就代表着一些成本的增加,尤其是一些需要的配件只能在国外市场购买,无形中增大了成本,那样中国设备廉价的优势将会当然无存。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在收购的时候不能只注重企业的技术,更要注重企业的品牌。中国的本土企业要想在短期内缩短与海德堡等知名企业的差距,除了在技术上改进,更多的应该是品牌上的塑造。收购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品牌。就像丹纳赫收购爱色丽,爱色丽的品牌不需要公司的再次塑造,能直接的投放市场,这才是真正的有效益的收购。
      
      本土的企业除了收购来提升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合作。与国外知名企业选择合作,利用对方的技术来武装自己。但这种方式是有弊端的,国外的企业并不会无缘无故的和你合作,他们看中的不是中国企业的技术,而是中国的市场,他们是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来实现占领中国市场的目 四怪:经验派
      
      中国印刷技术一直都是靠经验。比如在印刷过程中,印刷重影,老师傅会告诉你在辊筒那垫一张纸就可以了等等。中国印刷都是按照印刷机机长长期的经验来判断的,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理论的标准。
      
      有这样一则笑话:“德国人学中国包饺子,中国厨师告诉学生:‘盐少许、油少许’,德国学生不解,随问老师:‘少许是多少克’,老师回答道:‘少许就是一点,适合你的口味’”。到最后德国学生也没学会如何包中国的饺子。中国人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对错,所以很多情况都是依靠经验来从事工作,没有把工作进行量化。这也养成了印刷制造企业在制造过程中靠经验工作的习惯。这种习惯已经制约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企业很注重细节,就比如说拧螺丝这种小事,在国外都要严格的操作要求,需要拧到多少力,按什么顺序组装螺丝,都有了明确的,可测量的数据作为依靠。所以在细节上,国外的机械永远的优于中国的机械。即使中国的设备已经和国外的设备有了90%的相似,但就是这10%才是制胜的关键。
      
      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印刷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制定了在十二五结束时,成为印刷强国的目标。我国印刷业要想成为印刷强国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打破行业的怪现状,真正的做到向印刷强国的转变。
    印刷机,瓦楞纸板,模切机,覆膜机,油墨,水印,开槽,胶印,凹印,装订机,切纸机,糊盒机,粘箱机,纸板线,等离子,胶水,热熔胶,喷胶,贴窗机,二片拼接,PE,PP,捆包机,四联,客户云,双片糊盒机,高精度粘箱机,自动供盘,自动码垛,纸箱,彩盒,后道,机器人,钉箱机,贴面机,裱纸机,单面机
    四联网:四联|印刷机|后道|彩盒|纸箱|糊盒机|模切机|瓦线|捆包机|纸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