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回升,总体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高于第二季度的7.5%。这使得今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7.5%的目标。中国强劲的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给全球部分大宗商品带来短线提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份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约为6540万吨。这对铁矿石市场和主要出口国是个好消息,因为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原料。9月份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创纪录,推动国际铁矿石价格从5月低点上涨了22%。中国经济增长也对铜价有利,中国铜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40%。中国9月份铜进口量创一年新高,推动国际铜价较6月低点反弹了9.3%。中国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将给铜价带来短线提振。上周五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中国9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8.2%,包括铜、锌、铅、铝和镍在内的贱金属产量增长9.8%。
然而,过分依靠中国经济的大宗商品价格未来存在风险。简单而言,如果中国政府减少信贷扩张,可能制约基础建设支出,进而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政府官员在公布数据时承认,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将继续给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带来压力。据媒体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上周五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对9月份一些经济指标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他表示,有些指标回落确实与市场环境、经济内部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有一定关系。中国总体GDP数据远远低于7、8月份已公布的数据。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略低于8月份的10.4%;发电量增长8.2%,低于8月份的13.4%;出口同比下降0.3%,8月份为上升7.2%。
投资和出口双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能够维持多久,仍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前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反弹,主要动力是受益于中国政府小规模刺激措施和今年早些时候信贷大规模扩张。经济增长加快主要得益于中国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的刺激性开支。但是,中国经济拥有的通过扩大支出来刺激经济的空间已经很小。中国金融监管层更在意不限制的信贷猛增会加剧金融系统危机爆发的风险。至于出口,由于外部发达市场经济普遍疲软,全球市场对中国制成品的需求增长十分有限。
因此,市场必须考虑到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复苏之后经济失衡会不会真正有所改善,并实际有益于更长期的经济增长。比如,没有证据表明增长速度更高的中国重工业已经减速。重工业部门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供应原料,也导致效率低下的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不平衡。此外,中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趋势也没有改善迹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前9个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45.9%,投资占55.8%,净出口则形成了1.7%的拖累。
显然,短暂的复苏并没有降低中国经济出现系统性危机的风险。中国政府需要更有力地改变增长模式,但避免不了在改革期间面临经济增速下滑,与此同时,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帮不上任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