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就“印刷视界”一题采访了数位业内人士,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并畅谈了他们所看到的印刷“视界”,其中不乏引人深思的观点。
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广阔的市场
柯达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一说到印刷,很多人想到的是书报刊。实际上,印刷的范围很宽,不管在什么承印物上,只要是采用印刷技术以一定速度印刷出来的产品都可以称为印刷品。在这个意义上,触摸屏、纸电池、领带都是印刷品。而且印刷的功能不一定直接体现为视觉感官,还有其他的体现方式。比如智能手机的触摸屏,现在主要应用薄膜晶体管技术,成本较高,如果采用基于印刷技术的真空成像技术,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此外,即使是纸张为承印物的包装和标签产品,柯达也在尝试通过技术创新为其附加新的价值。比如,采用柯达的技术,商品标签被人触摸之后,可以显示隐藏的信息,在圣诞节礼物等商品上应用能够增加节日的气氛。再比如在一些需要冷藏运输的货物标签上可以印刷上温度传感器,随时监控货物的腐败情况并给出预警。
也许过几年再来到China Print(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你会看到印刷的内涵将更加丰富,既有传统的印刷,也有纺织品印刷、触摸屏印刷、纸电池印刷等。
不转型不一定会死,转型了未必就能活
北京多彩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志文:我们在十年前就致力于寻求蓝海,从2004年开始涉足UV印刷,并在UV印刷应用之一的3D印刷方面投入了不小的人力财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市场变化和多彩产品结构的调整,我们在3年前就已经把3D印刷边缘化了,目前主要在做的是包装印刷,对3D印刷、印刷电子,我们基本上不再涉足。
印刷行业是个加工制造业,其行业的自有技术少得可怜,而成熟技术的应用更多依赖于设备供应商,因此这个行业的技术垄断性很低,除非是特殊印刷领域,如钞票印刷、邮票印刷等,所以在印刷行业谈蓝海我觉得有点一厢情愿,或者说蓝海的生命期太短。开放的印刷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而且这种竞争是一个无序的竞争,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此外,行业的经营环境又很恶劣,尤其是在北京地区,大家拼的就是价格、交货期、质量、服务、关系,而来自于客户的低价格的刚性需求,导致行业中企业的利润率极为低下,造成企业的持续运营极为困难,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下。
我认为解决印刷企业经营的关键并不在于选择蓝海还是继续在红海里游荡,经济环境的改善和企业内部的经营也许更为关键。试想当所有的企业都在去寻求蓝海时,蓝海也许早就不复存在了,中国人的投资热情和跟进速度都令人感到可怕。一个印刷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定位,有自己的经营管理特点,能够持续地经营下去,就算是做得很不错了。多彩的产品转型遇到的困难是我们事先所没有预料到的,记得我曾作为产品转型企业的代表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说过,印刷行业做的就是辛辛苦苦,努力做就好,不转型不一定会死,转型了也未必就能活。
更多内容行业动态
深访印刷行业圈子内同仁眼中的“印刷视界”
印刷机,瓦楞纸板,模切机,覆膜机,油墨,水印,开槽,胶印,凹印,装订机,切纸机,糊盒机,粘箱机,纸板线,等离子,胶水,热熔胶,喷胶,贴窗机,二片拼接,PE,PP,捆包机,四联,客户云,双片糊盒机,高精度粘箱机,自动供盘,自动码垛,纸箱,彩盒,后道,机器人,钉箱机,贴面机,裱纸机,单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