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图存就得创新
观点代表人:姚松(北京顶佳创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做广告出身的北京顶佳创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其经营理念跟传统印刷企业思维完全“不搭”。传统印刷企业只关注自己做的产品,而北京顶佳关注的是一个平台——依托其建立的印刷城,汇集更多的印刷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来共同完善整个产业链。姚松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要想图存,就得创新,印刷企业必须有转型升级的意识。
姚松是2002年进入印刷业的,该公司旗下有广告公司、印刷公司、传媒公司、地产开发公司。他认为,过去的印刷企业大多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已知的问题,往往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扩大生产规模,买更多的设备,招更多的员工,生产更多的产品,然后获取更多的财富。但现在的形势已经完全不是这种格局了,这种粗放式增长将走到尽头。
“创新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姚松表示,创新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不是高消费,创新没有一定之规,创新涉及管理、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因此企业需要做好战略创新和战术创新的结合,进而实现弯道超越。
由创意设计驱动产业发展
观点代表人:张久芝(上海金汇通创意设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产品集中在茶叶、烘焙等大食品包装领域的上海金汇通,拥有100多人的创新设计队伍,庞大的产品设计人员给企业创造了不菲的销售收入,从2007年的3000多万元飙升至2011年的2.6亿元。在几亿元的产值分布中,80%的份额来自创意及关联服务,而纯粹的印刷加工仅占余下的20%,真正实现了由创意设计驱动产业发展。
张久芝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选择将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三位一体化,将印刷包装产业链向创意设计和市场服务的两头延伸,进行跨界合力,成为创意集成服务商,为客户提供贯通价值链全程所需的各种创意增值服务,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领先乃续本之木
观点代表人:盛卢庆(上海四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同样是打造一个平台,同样有转型升级意识,上海四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
该公司从2008年开始,自主研发了数字出版技术应用服务系统,建立了数字出版技术的云计算中心,完全替代了传统的运营模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进而提高了业务的灵活性。同时,与世界知名软件企业合作,以市场需求为目标,采取个性化软件服务模式,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系统。
在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的前提下,该公司逐步完善了向数字化方向的转型,实现了从传统向数字化的转型升级。而这也正符合公司的经营理念——领先乃续本之木。
盛卢庆回顾这些年公司数字化革新的历程,他体会最深的有4点:核心技术一定要自己掌握,产、学、研、用互动结合,建立职业化技术团队,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
他说:“唯有创新才是企业永恒的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力。企业必须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公司从引进先进技术、模仿学习开始,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最后开发出适用于自身发展的新型服务平台。但也需要谨记:创新必须要因地制宜。”
以产品为导向创新业务结构
服务的客户大都是国际知名IT厂商,这样的客户资源让很多新老印刷企业羡慕不已。但从入行的“工龄”来算,浙江华人数码印刷有限公司是印刷业的一个“新手”,2007年才开始从事印刷行业,因此它不按常理出牌,在印刷的“活路”上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创新之路。“我们是以产品为导向来构筑业务结构的。”徐卫健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传统印刷企业是来料加工,浙江华人数码也给客户做产品,但在产品设计上,作为服务外包的承载者,他们将设计引入到加工贸易服务的范畴,在客户新产品试做初期,他们就参与进去,把上下游企业的相关资料集成起来,运用到印刷包装成型生产中,从而保证产品的高品质高质量,赢得了客户的好口碑。
徐卫健谦虚地说:“我们的客户是国际资源行业中的高手,他们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创新。借助他们‘创新圈子’的外力腿,我们努力配合他们的生产需求,并且将这种外力转化为内力,从而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采取学习与融合的方法,主动和被动地利用印刷企业的各种资源,最终成就了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由于企业的客户多是IT业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也采用客户熟悉的IT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并针对产品的特点,在印刷过程中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摸索出一套适用于企业印刷产品的综合流程控制方法,为此获得2011年科技部关于服务外包流程控制的火炬立项。
徐卫健认为,创新必须紧跟客户的需求,摸准市场需求的脉搏,所有创新应该是围绕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进行的,没有市场需求的,哪怕再怎样好,都不必轻易投资。企业进行新业务开拓,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不要盲目地为新业务而偏离了印刷业的主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