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被称作是“特殊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包装具有保持食品本身质量稳定的功能,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最后一道工序。近年来,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行业发展的整体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一、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食品包装在原材料、工艺方面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用来包装食品的材料大多为塑料制品。而塑料制品在一定的介质环境和温度条件下,聚合物质和添加剂会溶出,溶入食品中,从而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包装上油墨印刷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国内使用的印刷油墨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甲苯、醋酸乙酯、丁酮等溶剂属于低沸点、高挥发有毒易燃物质。印刷油墨在包装行业使用量大,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
第二、行业标准缺失滞后。
有关专家表示,2010年4月1日起《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就开始施行。仅靠一个行业标准,很难彻底解决广泛存在的过度包装问题。首先,该标准仅对食品和化妆品行业的包装作出了规定,对于过度包装现象泛滥的其他行业,并未涉及。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该标准的性质是技术文件,而非法律文件,并不具备强制性,因此很多企业并不执行这个标准。该标准不具备法律效力也使得消费者投诉过度包装问题甚至是打官司,往往以败诉告终,只能通过与卖家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类似的困扰也摆在执法部门面前。目前,流通市场基本上都是工商部门在执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中规定,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可是,生产企业并没有在包装箱上明示包装的层数,也没有说明空隙率是多少,更不可能把成本印上去,而工商部门并不是技术部门,他们也并不清楚现行标准规定的空隙率以及成本占比如何确定,很难操作。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消费者监督与工商部门执法的难度。
第三、过度包装屡禁不止。
据权威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食品行业过度包装问题严重,包装垃圾年废弃量大。作为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包装有保护商品、美化商品、节约成本、便于储运、利于计量、引导消费、提高附加值等功能,是商品进入流通、消费领域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过度包装的盛行却让食品包装行业逐渐出现了过度包装的趋势。透过过度包装的华丽外表,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在我国,垃圾分类的知识并没有真正普及,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越是精致、复杂的食品包装,越容易沦为以焚烧或填埋进行处理的废弃物,而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在过度包装现象已成为常态的几个代表性行业内,礼盒越是奢华,越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多数食品企业产品销售人员称,包装精美、送礼体面是产品销量好的主要原因。
面对如此多过度包装的现象,除了相关规范、准则的规定和实施外,消费者也应该有意识地避免购买这样的商品。过度包装不仅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3属于包装垃圾,占全部固体废弃物的一半,年废弃价值高达4000亿元。而这些包装垃圾中,一半以上属于过度、豪华包装。
业内专家称,由于消费者无法监控食品企业是否以低廉的价格来购买包装,且因为检测费用问题,不少厂家对原材料、助剂及生产中的工艺控制意识较弱,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增加了安全隐患。其中包装材料使用不当、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