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餐具,即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在挤出机中经过高温加热熔融后加入发泡剂(丁烷)等进行挤出拉片,将片材收卷后在通风潮湿的环境中放置养生后再进行二次加热吸塑成型,制成的各种餐饮具如快餐盒、汤碗、方便面碗、生鲜托盘等。由于其在90年代造成大量“白色污染”,开始在铁路、航运客船和旅游船上禁止使用,此后全国范围内淘汰发泡塑料餐具,至今已有14年。
今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进行局部调整,其中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一调整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注意,挑起了有关“环保”“行业利益黑幕”等的关切和猜想。
1、当年为何会禁?
原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4月23日下发的《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通知中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使用、回收等各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有的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高温下使用不当,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2、如今为何解禁?
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删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主要基于多种考虑:它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可以节约石油资源;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进行调整的时机基本成熟。(新华网)
为什么要在该目录中删除发泡餐具?发改委方面并未给出明确意见。不过据媒体推测,这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塑协)的努力不无关系: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塑协为给一次性发泡餐具“正名”,做了大量市场调查,并多次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还组织业内企业开展行业自律行动,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环保回收责任保证书》。(《发泡餐具解禁与否消费者别忘了发声》东方早报2013.03.14)
社会各界的反应关键词:媒体、消费者、行业
1、媒体反应强烈
作为力挺发泡餐具解禁的专家代表,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李沛生、中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杨惠娣此前均表示,14年前国家禁用发泡餐具仅仅出于“白色(视觉)污染”,背后不排除行政命令的影子,(叫停发泡餐具的)“6号令”将白色污染作为唯一的禁用理由站不住脚。相关部门当年要求禁用发泡餐具,真是只是出于白色污染的考虑吗?记者昨天查阅到原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4月23日下发的《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其中明确阐明,禁用发泡餐具并非仅仅因为白色污染问题。
通知中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使用、回收等各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有的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高温下使用不当,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显然,力挺发泡餐具解禁的人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些禁用理由。
2、消费者别忘了发声
据有关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修订遵循如下程序:先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有关企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减或修订条目的意见和理由,然后报送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产业政策司在与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研究协商后,提出目录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再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的意见,同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在对各方意见进行梳理后,产业政策司分行业召开专家论证会,逐条论证。所有这些工作完成后,该目录的年度修订本就出来了。
从这个程序可知,行业协会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协会真能认真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其所代表的企业来说,当然功德无量。如此次发泡餐具重回产业目录也是据此程序作出,那么作为消费者只能遵守这个结果。为什么作为消费者,只有在获得最终结果后才发布自己的不满意见,而未能参与决策过程并发表意见?消费者缺乏自己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组织化所致:如果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也能像行业协会一样通过类似消费者协会之类组织发出自己的声音,那还会出现产业协会声音独大的局面吗?(来源:东方早报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2013.03.14)
发泡餐具的生产质量堪忧回收也是问题关键词:车间曝光、卫生、回收
由废塑料做成的“废料”
“好料”,它们与“差料”掺在一起生产发泡餐具。
大熔炉
1、被曝用劣质原料
4月中旬,记者在知情人士的帮助下,进入江苏扬州一家发泡餐具工厂。
几千平方米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在拉片机的一端,记者看到一个漏斗形容器,里面装满了黑灰色、米粒般大小的塑料颗粒。记者随手抓起一把查看,里面既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以黑色为主。工人告诉记者,这是聚苯乙烯,不过不全是“好料”,而是掺杂了各种废料和少量好料的“混合料”。记者将抓起的塑料颗粒重新放回,发现手上沾满了白色粉末。“那是滑石粉”,工人称。
2、采访中突发火灾
记者在第二家工厂与工厂老板交谈之际,对方突然冲了出去。记者转身发现,原来正在运转的机器着火了。“快快快,灭火器。”老板、员工一边喊一边冲上去救火。幸亏老板发现及时,火很快被扑灭了,但机器上的餐盒已烧得面目全非。
老板告诉记者,就在4月初,工厂刚刚着过一次火。那次的损失比较大,原料烧了不少。记者注意到,在厂房的屋顶上方,还留存着被火熏黑的痕迹。
“如果使用好料的话,可以少用一些丁烷发泡剂,那么发生火灾的几率就会降低。”老板如此向记者表示。
香港怎么管发泡塑料餐具?使用量连年下降关键词:意识、政府呼吁、运输收集成本高
1、意识
商家图便宜,消费者图方便,也不拒绝发泡塑料餐具。
香港西区水果码头一带,中午很多司机师傅在此停车休息、吃午餐,多数都是手捧一个发泡塑料饭盒就餐。记者询问了几位司机,都认为餐盒没有什么大问题。
据香港特区政府环保署统计,2011年,弃置在垃圾堆填区的发泡塑料废物,估算平均每日约104吨,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1%。其中,发泡塑料餐具和其他发泡塑料废料分别为50吨和54吨。数字虽然惊人,其实香港发泡塑料餐具废料已经连续多年下降。2006年,香港每天约有135吨发泡塑料废料,其中约97吨是食物或饮品容器。
香港政府未禁止发泡塑料餐具,但社会环保意识提高、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使其用量不断下降,许多大型餐饮连锁店已逐步采用由聚丙烯制成的“可重复使用餐具”。
2、政府呼吁
为推动学校减少使用即弃饭盒,环保署联同教育局邀请全港学校签署环保午餐约章,已有近300所学校签署约章。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预留1.5亿元,资助学校改建和加装基本设施,以推行现场派饭,让学生可以使用自带餐具打饭。同时还资助学校采用可重复清洗的餐盘及餐具。现在已有88间学校获批资助。此外,新建校舍的设计和装置,也配合现场派饭模式。
环保署的资料称,校园膳食供应商已经弃用发泡塑料餐具,目前较为普遍的是聚丙烯餐具。环保署2010年向全港中小学发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55万名学生在校进食午餐,使用即弃饭盒者(包括纸质饭盒、锡纸饭盒和发泡塑料饭盒)约占14%。
学校曾经是一次性餐具“重灾区”,但近年发泡塑料餐具接近绝迹。
3、运输收集成本高
香港如何回收、处理、再利用一次性发泡塑料?环保署介绍,清洁的发泡塑料产品,经压缩或热熔后可拉粒成为原材料,以制作新产品,比如花园装备、衣架及唱片盒等。泡沫聚苯乙烯的发热量比煤高,在热能回收系统或设有污染控制设备的焚化炉内燃烧,不会释放出有毒或危害环境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