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商业交换得以发生的底层逻辑,都必须先基于信任。
我们可以这样来拆解和理解:
信任解决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任何交易都伴随着潜在风险,而信任,本质上就是一方对另一方将履行其承诺的“确定性预期”。当这种确定性能够覆盖风险时,交易就会发生。
因此,信任是交易的前置,是一种无形资产,而非有形的支出。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是金钱、时间、资源。但信任的成本更高。信任一旦失去,成本极其高昂,代价远远超过建立信任时的付出。
一家公司出现一次严重的质量丑闻或欺诈行为,数十年建立的品牌信誉可能毁于一旦。
在人际关系中,朋友或伴侣之间的背叛,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修复关系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而且常常无法回到从前。这种情感成本和机会成本是无法估量的。
经验告诉我们:建立信任很难,失去它的代价极高。
品牌打广告做推广,就是为了要获得信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有商业活动的原点,是构建和维系那种能够让客户安心地走出“交易第一步”的信任感。
这个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逻辑闭环:
核心困境:客户害怕试错、害怕被欺骗、害怕买到劣质产品。
解决方案:品牌通过打广告做推广,来主动解决这个困境,将自己的承诺公开化,其最终目的正是为了获得、建立和强化信任。
那么,广告宣传是如何具体构建信任的呢?
1. 建立知名度和存在感:信任的“入场券”
一个你从未听说过的品牌,你很难对它产生信任。广告首先解决了“我知道你”的问题。
原理:人们会对熟悉的事物产生莫名的好感。当品牌为客户所熟知时,它就拿到了信任的门票。
2. 传递信息和价值:信任的“基石”
广告告诉客户“我是什么”、“我能为你解决什么问题”。
原理:通过展示产品的核心功能、使用场景、技术优势或品牌故事,就为信任提供了理性的依据。
3. 塑造形象和情感共鸣:信任的“升华”
好的广告,不止卖产品,更贩卖价值观和生产范式。
原理:当一个品牌的形象与用户的自我认知和情感需求相契合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连接是一种更深厚、更牢固的信任,它让客户觉得“这个品牌懂我”。
4. 提供社会认同和承诺:信任的“保障”
品牌打广告是一个公开的承诺仪式,使用媒体公开背书,把品牌变成老熟人,降低选择时的认知阻力。不打广告的品牌永远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原理: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会本能地相信大多数人的认同。广告能将这种社会认同放大,让客户感到“大家都知道它,选择它不会错”。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构建信任关系的桥梁。
安青袖八卦:一个伟大的品牌,其所有的市场费用,本质上都是在为“信任”这个最昂贵、也最宝贵的资产进行投资。当信任建立起来之后,品牌就能显著降低与客户沟通的成本、选择的成本和交易的成本。信任像空气,拥有时无感,缺失时每一秒都在窒息;就是当你不得不为每一次呼吸付费时,才知道它曾经免费。